兒童發燒處理



一、什麼是發燒?

核心溫度(一般肛溫、耳溫)高於38℃即為發燒。發燒是免疫系統活化的象徵,目前無證據顯示41℃以下發燒會影響腦部。

二、分期與症狀

  • 發冷期:四肢血管會收縮(手腳冰冷)減少散熱,透過寒顫發抖來產熱。
  • 發熱期:皮膚發熱、呼吸及心跳變快、頭痛、倦怠無力、口渴。嬰幼兒可能會因發燒導致熱性痙攣。
  • 退熱期:開始慢慢降溫,透過排汗散熱。

三、照護

  1. 當寒顫發抖、手腳冰冷時, 給予保暖,並監測體溫變化。
  2. 請依照醫囑予退燒藥物,並在退燒藥勿使用後1小時監測體溫變化。
  3. 適時調整衣物或被蓋,幫助散熱。
  4. 全身發熱時,請勿用酒精退燒,不可增加被蓋,以免影響散熱。
  5. 鼓勵病人多休息。
  6. 退燒流汗時請更換衣服。
  7. 若發燒時出現意識改變或抽筋,請給予退燒藥後立即就醫。
  8. 退燒後若病童出現食慾不振、哭鬧不停、頸部僵硬、呼吸困難或本身有嚴重疾病如先天性心臟病,需立即就醫。

若有任何疑問,請不吝與我們聯絡 | (049)2912151轉3134 |